娱乐与历史:《唐探 1900》的得与失

鉴于个人专业性以及相关经验较为缺乏,本文并不着重于本片的专业性、喜剧效果等方面发表看法。

截至本文撰写时,本片票房已破13亿——财联社,其影响力与商业上的成功不言而喻。

本片的主线围绕“开膛手杰克”一案展开,另一条暗线则涉及当时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

本片当前的豆瓣评分为6.6分(豆瓣
其中的低星评价,几乎全部是在说这一部强行加入了爱国主义教育。
的确,作为春节档电影,本来大众就是希望看一个轻松的喜剧,放松一下。结果唐探却用的是这样一个比较沉重的故事背景,同时其中的确也有刻意的爱国教育桥段,得到这样的评价确有其因。

但在结合现实后,这些因素对我的观感影响不大,原因有二。

其一,本片的历史背景是清末革命,其中的郑仕良(即郑士良),是兴中会发动惠州起义的领导者,其为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清末的革命,我个人认为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片的确有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却不同于常见的已经听腻了的牺牲,奉献精神外,我觉得更为可贵的是其中还有进步精神和反叛精神——即敢于对面对的不公与黑暗做出反抗,为了进步而奋斗。这些精神,是当今许多爱国电影中所不包含的,而恰恰是当下中国社会普遍缺乏的。
本片中的爱国教育,其实更加贴近于我所赞同的那一种。——谈一谈我对爱国的看法

其二,在当前的审查环境下,中国的电影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方面。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娱乐范畴,更在塑造国家叙事、引导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审查机制的约束下,几乎所有中国电影都有可能被要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符合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方向。这是一种不可抗力。
从我个人的揣测出发,编剧陈思诚并非是刻意要吃“爱国饭”,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电影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大众对刻意的爱国教育并不买账,这一点从6.6分的评分可见端倪。陈思诚也不会想不到在这样一部喜剧片中加入刻意的爱国桥段是个馊主意,更何况,近年来的确很少再有爱国题材的电影取得大的成功,即便陈思诚看不出来,他背后的资本也看得出来。如果不是有爱国的这层外衣,我觉得《唐探 1900》这个故事,未必就能如愿地讲出来。

至于这个电影中讲的故事,我觉得也极具现实意义。
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对华人的歧视问题。排华法案的确是真实的历史,当时对于华人的歧视也并未在电影中过分夸大。我觉得对华人,甚至是亚洲人的歧视问题,即使在今天,也足够有现实意义,因为华人在美国实际上依旧面对着一个不公平的处境。黑人和拉丁族裔可以用种族歧视的政治正确保护自己,但这一点对于华人则比较困难。另外,特朗普政府也不断强调中国威胁,使中国人在海外的处境的确困难重重。

至于本片的缺点,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 作为一部喜剧,本片的确不够成功,很多笑点我觉得并没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水准。
  2.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本片的推理也不够成功,有的地方确实很牵强,并没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水准。
  3. 人物的塑造。本片中的人物善恶太过分明,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剧中角色的行事也缺少神秘感,仿佛都在按部就班地做事。

至于下一部唐探4,片尾的彩蛋可以看出融入了大英博物馆中盗窃的中国文物这一主题。尽管这一题材已经被之前的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拍摄过,且争议较大。但是我认为这一事实也值得让国人知道。然而,我不认为唐探4使用这一题材会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其大概率仍然会加入很多刻意的爱国教育桥段,我希望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但是强加的爱国桥段则极可能会引发群众的极端情绪与仇恨心理,这是我不希望的。

总体来说,我很认可本片产生的影响力。中国电影市场并不缺少歌功颂德的影片,也不缺乏讲述悲壮牺牲的爱国叙事,真正缺乏的是理性的爱国观、对社会进步的诉求,以及一点反叛精神。

添加新评论